當前位置

創新是對課堂每一分鐘的精雕細琢——記首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獲得者張琴老師

創新是對課堂每一分鐘的精雕細琢

——記首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獲得者張琴老師

個人小傳🚨:張琴😱,物流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2012年進入沐鸣平台任教🧉。主講“工程倫理”“自動化儀表與過程控製”“控製系統仿真與CAD”“物流自動化系統”等課程🔘,其中課程“自動化儀表與過程控製”被評為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和校級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研究方向為多海域分布式波浪運動預測及船舶運動補償控製🪼🧋、混沌系統的故障診斷和預測𓀅、電子舌智能檢測和特征提取,主持參與多項科研課題🚵🏼‍♂️,發表多篇教學科研論文🧑‍🦳,在國家級🤌🏻、市級教學競賽中榮獲多個獎項。

“精雕細琢,百煉成鋼”——全國教學競賽獲佳績

2021年7月28號,張琴老師代表沐鸣參加了首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榮獲全國二等獎👛、上海市一等獎。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自身的努力、老教師的傳承、沐鸣各部門的關心以及家人的支持。說起比賽的準備過程,張琴老師坦言🎎: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磨礪自我的過程🌤。因為參加2020年上海市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以下簡稱“青教賽”),所以她從2018年便開始做準備,2019年全力沖刺♻。起初,張琴老師並沒有打算參賽,因為她曾受挫於2016年青教賽校內選拔賽,那次失利一度讓她懷疑自己🧑🏼‍🚒。是教務處老師打來鼓勵的電話📖,學院領導和同事們的大力支持重燃了她參賽的信心。張琴老師成功的背後還有一位“賢內助”。談到丈夫的支持,她會心一笑,“他平常總是抱怨我不顧家,可到了關鍵時刻,還是堅定地站在我身後。”幫忙評課提意見、比賽時跑前跑後搬教具,家人的陪伴是對張琴老師最好的支持🐤。

20個課程片段🤵🏻‍♂️、每段20分鐘、總時長400分鐘的精雕細琢,誤差不超過一分鐘的精心準備🚺,隨機抽取課程片段的熟練展示……這些都是張琴老師在青教賽選拔賽中對自己提出的要求。正如畢業生任少波評價的那樣🫓:“張琴老師一直在踐行她教導沐鸣娱乐的話,數據是不會說謊的,你怎麽對待工作它就怎麽對待你,做任何事情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挫折♨️,容不得馬虎敷衍。”為了突出課程特色,單就20個教學片段,張琴老師反復推敲,先後重復更新了10余次內容🐪。為了呈現更佳的課堂效果⏺,她從細微處著手,專門報了PPT製作的培訓班🤌🏽,“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幾個月的深入學習終於突破PPT課件設計上的瓶頸。有時指導老師的修改意見提出來,為了不影響白天的教學工作,張琴老師常常天還沒亮就起來修改課件👨🏿‍🎨🚓。

2020年上海市青教賽獲得二等獎後🧑🏿‍🚒,經過簡短的調整,張琴老師重回教學第一線。在前期競賽經驗的指導下🧏🏿‍♀️🤵🏻‍♂️,在課堂實踐積澱中,她開始為全國教學創新大賽做準備。課堂教學中,張琴老師將自己在青教賽打磨的創新方案合理運用:借用智慧教室上課🧓、結合學習通app實現師生互動,運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形式;用“‘蛟龍’號”“天眼FAST”等相關領域最前沿的素材打磨課堂內容,用“無人物流小車和負壓表助力新冠疫情”“高度計和空速計協助中國機長”等社會熱點豐富課堂內容,用專業服務社會↙️;翻轉課堂上🍿,通過學生角色扮演等互動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付出終有回報,在2021年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取得好成績,這是張琴老師努力的最好證明。

近日,張琴老師又在首屆自動化類專業青年教師講課(說課)競賽取得了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昔日忙碌於教學競賽第一線的張琴老師😅,如今也成為了下一屆青教賽的指導老師。張琴老師說:“我非常感謝我的指導老師王天真教授,如今我作為新的指導老師,一定不負期望,毫無保留地為其他老師提供建議🧝🏿。”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課堂大變樣

參加教學大賽後📺,張琴老師的課堂效果得到了質的提升👨🏿‍💻,她跳出傳統教材授課思維的束縛,尋找更多前沿資料,將大國重器、時事政治等融入教學內容,拓展學生視野🤾🏼,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談到課堂創新時,張琴老師總結到“創新就是將存在的東西推倒重來,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突破。”她曾用《中國機長》飛機迫降視頻作為課堂示例來講解高度計的原理和應用,她認為這是課程的一個亮點🧑🏻‍🦯‍➡️🤞🏼。可在點評時,專家還是認為畫面效果雖然有沖擊力,卻弱化了講解的重點🧑🏿‍💻,這讓信心百倍的張琴老師陷入迷茫🏆。“當時我就像個霜打的茄子,一下失去了鬥誌。”雖然張琴老師一時無法接受這個結果,但她知道專家的嚴格要求正是她推翻自我、超越自我的動力☝🏼。終於🙎🏽‍♀️,在經過長達一周的重新尋找、調試後🎎,短短30秒鐘的視頻終於滿足了既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又突出課程重點的要求🦫。

張琴老師進一步創新“翻轉課堂”的理念,運用PBL教學法(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的英文縮寫,即基於項目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從收集資料到設計方案,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上,通過情景表演的形式,讓小組同學上臺扮演角色🚔,展示出一個完整的“控製流程”🧜。在此期間,如果某個運行環節出現故障,張琴老師便耐心引導學生分析原理,解決問題。起初實行PBL小組時,還有同學認為形式太復雜,並且當面抱怨過✋🏼。通過張琴老師耐心的解釋和引導,加上課堂效果的逐漸顯現,同學們慢慢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真正“心服口服”。自動化2018級學生蔡涵表示🧑🏼‍⚖️:“PBL小組任務這種活潑的方式將涉及面極廣的專業課具象化、細節化🙈,讓沐鸣娱乐能真正學到知識,掌握技術。” 

張琴老師認為,對細節的把控是創新課堂的主基調🪻。為了使課堂更生動、原理講解更清晰,張琴老師十分重視教具的使用。她通過各種辦法設計🌽、製作教具☣️,同時,創新教具的使用方式。在“自動化儀表與過程控製”的課上,她使用熱電偶、壓力計和空速管等器材,現場拆解儀器儀表,引起了學生熱烈的響應🤴🏽。甚至🧍‍♀️,課堂上PPT課件的顏色、字體的大小、背景的選用,以及老師的發型、著裝的款式和顏色等,這些在實踐教學中對細節的把握👩🏽‍🦱,也使張琴老師在教學比賽中有了更多的優勢📜。

此外,不僅是張琴本人👩🏼‍🎨,學院老師們也在幫助張琴修改教學課件的過程中受到啟發,通過學習借鑒突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誨人不倦愛生如子”——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我喜歡教學,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我覺得學生就像我的孩子一樣親切。”這是張琴老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學生鄒建鵬說💮:“張老師樂於與學生打成一片,六一兒童節那天有一節張老師的課👩🏻‍🦳,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都領到了一顆棒棒糖。” 正因為平易近人的性格,原本抽象的課程變得引人入勝。她的研究生林欣如說,“張琴老師很愛表揚沐鸣娱乐,而且對每個學生的誇獎都不太一樣🙅🏼‍♂️,都是獨特的,恰如其分的👩🏼‍🔧。”因為在張琴老師看來,沒有“壞”學生,只有“特別”的學生,沒有“差”學生,只有“充滿潛力”的學生🚵‍♀️。她總是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挖掘出每個學生的獨特潛力。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是張琴老師的教學準則。她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課程教學中推行“KOLB學習風格分組”模式(基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教育家David Kolb提出的學習風格模型分組學習方法)⛔️,因材施教🏄🏿。通過問卷評估,將學生們分為集中型、分散型♍️、同化型和適用型,再將不同類型的同學分為一個小組🔜,以集體學習的形式,鼓勵學生們在不同思想的“交換”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張琴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們是課堂的主人🍪,學生負責講,老師負責聽,之後再給予反饋和修正。

為了解學生對課程的真實評價,張琴老師采用騰訊文檔的在線編輯功能,實行“線上線下混合課程評價”🧑‍🍳。她讓學生填寫自己的課堂表現分數,小組之間透明化互評,主動與那些課堂活躍度不高、評分較低的同學溝通交心。張琴老師這種新穎的課程評價形式讓學生在每一學習階段總結自己的學習情況,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在實行中得到學生的認可。

張琴老師主動在課堂創新中融入思政元素,註重培養學生以社會➙、環境和安全為己任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當學生科研團隊遇到瓶頸時,張琴老師會巧妙地在研討交流中,融入國家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卓絕的奮鬥經歷🪚,以此來激勵學生們。張琴老師認為👨🏽‍🏭,“好的思政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祖國如何強盛,更應該讓學生了解我國科研方面還有哪些領域存在不足,這樣他們才更能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 

當談到對學生的希冀🚚,張琴老師說:“大學生最重要的便是明確學習宗旨,認清腳下所走的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進行自我探索🐥。”未來,張琴老師表示自己將繼續結合海事大學特色,為培養有能力、有知識🕙、有素質的21世紀新工科創新型工程師而不斷努力。

沐鸣娱乐专业提供🫶:沐鸣娱乐🪪、沐鸣😔🧚‍♂️、沐鸣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娱乐欢迎您。 沐鸣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