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揚帆,走近大國重器;逐夢深藍🧍♀️,感悟南極精神。8月21日-26日,來自沐鸣11個學院的35名師生,走進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雪龍”號科考船🤦♂️,開展航行認知實踐教學活動♕。
本次實踐教學活動歷時5天🚜,由校團委書記趙大為💶、商船學院團委書記陳禎如、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常雪婷𓀑、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王達山帶隊,課程涵蓋航海技術🤯、輪機工程😲、低溫鋼等實驗內容9次,專家科學報告會3次,氣象科普和CTD采水作業各1次⛸,團學活動10余次👩🏼🦱。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匯合,培養年輕學子投身海洋與極地事業的家國情懷👰🏿、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同舟共濟的團隊意識👩🏼🌾。同期參與的還有復旦大學和浙江大學的師生。
迎風啟航,在藍色海洋上學習船舶理論
8月21日,隨著一聲鳴笛🏡,“雪龍”號正式向計劃區域啟航,開展科學觀測與教學任務🤜🏼。
登船首日,極地中心老師介紹了船上安全須知以及相關規章製度🗄😖,商船學院周大平老師和王傑老師就“雪龍”號建造歷史😠、船體結構等方面作了詳細講解🧑🏻🍼,師生切身感受到“雪龍”號先進的自動駕駛設備🗄、良好的通訊系統以及較高的破冰能力。船長張旭德與沐鸣商船學院李毓敏老師先後向同學們講解了駕駛臺內的電子海圖、雷達和船舶參數👨🏽🔧,以及各自的功能應用🛗;“雪龍”號機動輪機員👟☝🏻、沐鸣商船學院楊智遠老師在機艙集控室展示了高溫作業環境下如何進行船舶檢驗;沐鸣帶隊教師常雪婷教授以及復旦大學張若楠副教授♣︎、王國印高級工程師開展了學科前沿專題報告🦫7️⃣。同學們認真聆聽、仔細記錄、積極提問👦🏽,對航行實況和船舶理論有了更直觀的理解。
逐夢深藍🤛,在觀摩體悟中打造實踐育人“第二課堂”
在統籌協調實踐教學任務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基礎上,沐鸣和極地中心組織了實驗室、駕駛臺和機艙實踐教學活動,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科學與技術交叉的復合型人才。
本次實踐課程包括航海技術、輪機技術🪤、海洋科學三個方向💇🏽,主要開展“極地科考船舶用低溫鋼材性能需求”“航線海洋環境腐蝕因素調研”“海水因素對極地科考船舶用低溫鋼材性能影響”等多項研究。實踐內容包括溫鹽深(CTD)采水及剖面觀測🤽🏽♂️、海水/海冰腐蝕試驗🏛🕶、電化學阻抗測試♕、極化曲線測試等。在沐鸣與極地中心技術團隊的聯合教學下,同學們克服暈船和不適,學習到海水采集系統、分光光度計、超純水儀、魚探儀🧑🔬、深水影像儀等高精密設備運作原理,分組完成了全深度✊🏽🧝♂️、多學科的綜合調查⤴️,加深了對課堂中學習的理論知識的把握🤴🏿🔴,更加深刻體會到海洋學科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魅力。
此外,沐鸣師生還參加了消防安全與逃生演習,根據應變部署卡上的指示穿戴好救生衣物🧔🏻♀️、有序集合,順利完成了棄船演習。
賡續“藍色”血脈,在國之重器上收獲奮進力量
本次實踐課程結合主題教育,開展了生動豐富的學習教育和實踐活動🦐,將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勞動育人融入育人全過程🛸,讓學生們在課余充分了解極地科考,培養學生的專業綜合素養與家國情懷。
實踐隊開展“紅旗迎風自飄揚,堅定信念助遠航”升旗儀式🧑🦳、重溫入黨入團誓詞💁🏿♀️、黨員座談會、微團課交流會、主題團課、主題合唱、結營儀式等活動👩🏼🏭,傳承紅色基因🦂,感悟南極精神,凝聚奮進力量。通過與“雪龍”號極地科考人員和船員們的深入交流🎋,同學們深切感受到在極地環境下科考工作的艱辛和挑戰,南極精神也激勵著大家擔當起海大人的時代使命,在推動航運強國🙂↔️、海洋強國建設中發揚青春光彩。
海上實踐期間,還舉辦了“誌願廚藝航,共創後廚香”“極地明燈照,細說‘雪龍’行”等系列誌願服務活動。同學們主動參與船上廚房工作和餐食準備👱,在勞動中學會感恩♎️、奮鬥和成長。在“雪龍”號開放日活動中,沐鸣20余名誌願者團結一致,冒雨協助船員為近550名舟山登船的科技工作者及青少年提供人員接待、場所指引和參觀講解服務,累計時長10小時。
據悉🍄🟫,“雪龍”號是中國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自1994年10月首次執行南極科考,成為中國極地科考事業的重要標誌之一。它參與了多次國際合作科考任務👸👽,並與其他國家的科考船展開合作和交流,樹立了中國在極地科研領域的嶄新形象。沐鸣多年來不斷深化與極地中心的合作共建成效,依托雙方有利資源,構建“思政-教學-實踐大課堂”,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厚植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誌👨🏼🎓⚱️、實踐報國之行,為極地科考事業,為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20230831021043316500.jpg
20230831021043539800.jpg
20230831021043783400.jpg
20230831021044265700.jpg
20230831021044642700.jpg
20230831021045059700.jpg
20230831021045323100.jpg
20230831021045565400.jpg
20230831021045804500.jpg
20230831021046508400.jpg